近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炎症性肠病科研团队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系膜病变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rowning of mesenteric white adipose tissue in Crohn's disease: a new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therapeutic target”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ROHNS & COLITIS》(JCC,中科院一区、JCR一区,TOP期刊,IF:10.02)。JCC杂志社发表题名为“Targeting a Hallmark of Crohn’s Disease: Browning of the Hypertrophic Mesenteric Adipose Tissue as a Novel Strategy to Reduce Inflammation”的社论(Editorial)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临床转化潜力。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胡建国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左芦根、耿志军、宋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静、王月月、张小凤、葛思堂和王炼等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这也是该团队继2019和2022年后再次在《JOURNAL OF CROHNS & COLITIS》发表研究成果。
CD是一种以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肠病,具有致残性和不可治愈性等特点。除肠炎外,CD还特有肠系膜脂肪组织增生肥厚性病变。该研究发现CD患者肠系膜脂肪组织存在棕色化转变的新病理特征,并发挥增强脂质代谢和抗炎的代偿性保护效应,进一步诱导肠系膜棕色化不仅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炎症还可以保护肠炎。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蚌埠医学院重大科技项目孵育计划、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本项目依托我院炎症相关性疾病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平台完成。
原文链接:https://doi:10.1093/ecco-jcc/jjad046
杂志社社论链接:AAAhttps://doi.org/10.1093/ecco-jcc/jjad059
(科研处、第一附属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