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6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2025年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学术大会在蚌埠召开。数百名国内肿瘤学领域专家学者、青年才俊齐聚美丽的龙子湖畔珠城蚌埠,共同探讨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大会主席张宏权教授,校领导朱立军、陈昌杰、刘浩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蚌埠医科大学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安徽省肿瘤演进及智能诊疗重点实验室、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心医院)、蚌埠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神经再生技术与医用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和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承办。大会聚焦肿瘤前沿科学与技术,传递肿瘤转移科学领域未来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为国内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一流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学校党委书记朱立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朱立军指出,本次会议作为肿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肿瘤转移及相关领域基础与转化研究进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梦想具有重要意义。蚌埠医科大学真诚期待通过此次学术大会能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医疗服务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机会,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谋发展,共同进步。也真诚欢迎各位青年才俊加盟蚌医,求贤若渴的蚌医会尽最大努力打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宏权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参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向一直以来支持中国抗癌事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张宏权介绍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基本情况,希望参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肿瘤防治水平。

本届会议安排了三场主旨报告、十六场特邀报告以及十二场青年报告,并设有壁报交流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充分展示研究成果、切磋研讨的机会。来自北京大学的张宏权教授、战军教授,复旦大学的柳素玲教授、董琼珠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立东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李恩民教授、许丽艳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胡国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的朱建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程岩教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蒋焱熠教授,深圳人民医院的邹畅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五医院的李斌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谢宗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的赵亮教授,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毛建教授,国家癌症中心的张园园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赵报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的王大鹏教授、范方田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肝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转移基础、临床转化应用以及预防与治疗等关键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全面交流了肿瘤转移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各领域的最新进展。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人员踊跃提问发言,碰撞思想火花。

主旨报告现场



特邀报告现场



青年学者报告现场
张宏权教授作会议总结,指出本届大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回应了国家推动肿瘤诊疗模式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癌症研究领域的进步和水平,对会议筹备和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会议期间,共展示93份研究生壁报。张宏权教授等分别为优秀墙报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窗体顶端
(钱中清、杨清玲/审 顾玮/文 朱小宝/图)